|
||||||
|
||||||
下班后,巴基斯坦卡西姆發電公司食堂后的空地上就熱鬧起來。 中方師傅們從宿舍翻出攢了許久的鐵絲架,巴方員工則帶來了自家秘制的香料粉,紅的辣椒、黃的瑪莎拉、綠的孜然在報紙上堆成小小的山。 穿串兒的環節最是熱鬧,大桌子被肉丁、雞翅、彩椒擺滿,主廚盧師傅握著鐵簽子示范如何讓肥瘦相間的羊肉塊均勻串好,指尖沾著的血水混著香料,在圍裙上洇出深色的印子。巴方小伙子法塔赫學得認真,鐵簽子卻總不聽話,穿到第三塊肉時,簽尖一下戳在掌心,他“哎喲”一聲,旁邊的董大勇趕緊遞過創可貼,用剛學會的兩句烏爾都語念叨著 “小心點”,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 炭火剛燃起時嗆得人直皺眉,盧師傅蹲在地上用扇子輕輕扇著,火苗舔著黑色的炭塊,漸漸竄起橘紅色的焰。第一波肉串上架時,油脂滴在火上瞬間騰起白煙,肉香混著孜然味猛地鉆進鼻腔,原本在旁邊看熱鬧的人頓時圍攏過來。“我來試試!”巴方員工拉希德搶過烤鉗,手腕翻飛間給肉串撒上一把本地香料,“這是我媽媽的秘方,在拉合爾的夜市上,就靠這個味兒排大隊。” 冰鎮飲料被裝在泡沫箱里,揭開蓋子時還冒著白氣。中方員工帶的家鄉絕味鴨脖和巴方同事捎來的本地飲料挨在一起,碰杯時發出清脆的響。 有人說起剛到卡西姆項目時,看見廠區外的轟鳴又繁忙的碼頭總覺得想念家人。直到有天登到電廠最高處,隔著外墻看到遠處,才想起自己守護的電流,正從這些電纜里流進那些昏暗的小屋,使這萬家燈火充滿了濃濃的暖意。巴方員工尼扎姆聽到這話,指著遠處的城市輪廓說:“我家就在那邊的不遠處,自從你們來了,停電時間從每天12 小時變成了2小時,我妹妹終于能在燈下寫作業了。” 夜色漫上來時,有人從宿舍抱來吉他,彈起不成調的旋律。不知是誰起頭,中巴員工混著各自的語言唱起歌,跑調的高音刺破夜空,驚飛了電線上棲息的鳥。角落里,楊鵬正給巴方老師傅講解手機里的照片:“這是我女兒,剛會叫爸爸。”老師傅則掏出錢包,里面夾著穿校服的孫女,“下個月她生日,我要帶她去吃Karachi best biryani(卡拉奇最好的手抓飯)。” 烤架上的最后一串雞翅焦香四溢時,當地安保人員恰好換崗經過,大家不由分說塞給他們幾串肉。穿著制服的小伙子們站在路燈下,狼吞虎咽的樣子惹得眾人笑。遠處的發電機組還在低聲轟鳴,煙囪里的蒸汽與夜空的流云慢慢相融。 收拾東西時,拉希德突然從包里掏出幾個紙包:“這是我妻子做的甜點,給大家帶的。”打開一看,是裹著蜂蜜的小球,咬一口,甜香里混著椰蓉的醇厚。有人提議拍張合影,閃光燈亮起的瞬間,每個人臉上都沾著炭灰,笑紋里盛著暖意。 崗亭的探照燈依舊在轉動,只是此刻照在空地上,仿佛也柔和了許多。明天一早,這里又會變回嚴肅的廠區,機器的運轉聲將重新占據日常。但這個夜晚的炭火余溫、推杯換盞里的星光,還有那些混著肉香的笑語,早已像無形的線,把不同國籍的人們緊緊連在一起——在卡西姆這片土地上,電流點亮了萬家燈火,而這樣的夜晚,正讓中巴情誼在煙火中愈發醇厚。 |
|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