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
|
|||||
7月22日清晨,老撾水泥公司包裝車間的上空,一聲沉穩而有力的轟鳴劃破晨曦。這不僅是一號提升機試車成功的信號,更是對這場持續48小時攻堅之戰致以最熱烈的“掌聲”。 主動出擊的“攻堅戰” 水泥銷售淡季,恰是設備檢修的黃金窗口。老撾水泥公司精準研判市場規律,果斷決定對包裝車間一號提升機鏈板總成展開突擊更換。 7月20日,檢修專題部署會議上,“三組兩班” 維修方案應運而生——機頂盤車組鎮守高空,掌控設備核心操作;鏈板轉運組化身“糧草官”,保障關鍵部件高效流轉;拆裝突擊組則如“尖刀班”,專攻鏈板與料斗的拆裝攻堅。動力、制成、設備物資、安全環保等部門同步聯動,一場覆蓋全流程的協同“作戰”就此拉開序幕。 當夕陽沉入湄公河對岸,這場搶修戰進入了最膠著的時刻。48小時既是對體力的極限考驗,更是對技術、協作與意志的終極淬煉。 中老同心與時間賽跑 7月21日晚8點,暴雨剛剛停歇,車間內的燈光卻比白晝更亮。機頂盤車組的平臺上,中方老員工魯中華主任正借著探照燈的光,緊盯老撾籍徒弟阿栓的操作手勢。“每一次盤車提升高度都要求在200mm的精準尺寸上,盤車時手腕要穩……”魯主任的聲音透過對講機傳來,這是他帶阿栓的第15個年頭,“導師帶徒”的傳承在此刻具象為每一個精準的動作。 地面上,拆裝突擊組正創造著驚人效率。中方組長吳海濤喊出“再換5節鏈板”,老撾籍組員島翁已扛起20公斤重的新鏈板沖向作業點。鏈板轉運組則像一條不停歇的傳送帶,老撾籍組長康西特指揮著叉車精準對位,確保每塊鏈板“零延遲”送達。凌晨3點,當最后一塊料斗精準安裝到位,單班拆舊并更換73個料斗、584節鏈板成績單新鮮出爐,他們工裝早已被汗水浸透又半干,后背、袖口凝結出一層細密的鹽花,那是晝夜鏖戰的結晶,更是比任何獎牌都閃耀的勛章。 安全環保部的謝昌奎主任戴著紅色安全帽,每半小時就巡查一圈:“阿栓,安全帶卡扣再緊一扣!”“吊裝組,吊臂下方禁止站人!”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風險點:高空作業防墜落、動火作業防引燃、吊裝作業防傾覆。“速度重要,但‘零事故’才是底線。我們要讓機器轉起來,更要讓每個人平安回家。” 黎明奏響勝利凱歌 7月22日清晨6點,當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,一號提升機的試運行指令下達。轟鳴聲響起的瞬間,所有在場人員不約而同地鼓掌。聲音里有中老員工手掌相擊的溫度,有各部門協同作戰的默契,更有安全防線筑牢后的安心。 淡季里的主動出擊,是精準決策的智慧;夜晚中的并肩作戰,是中老情誼的見證;“導師帶徒”的傳承,是技術扎根的底氣;安全防線的堅守,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石。這臺承載著水泥包裝流轉核心功能的設備,其鏈板總成更換原是一場預計需3至4天的硬仗,最終卻在全員合力攻堅下,僅用48小時便圓滿收官。 因為每一個齒輪的轉動,都在訴說著中老員工同心同向,便能奏響跨越山海的協作凱歌;此次搶修,提前48小時恢復產能不僅是一臺設備的重生,更是“團結協作、攻堅克難”精神的生動詮釋。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