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
|
|||||
大明湖的荷花開了,預示著濟南的夏天已真正到來,這座城市的生機與活力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。在項目施工現場,我站在如龍脊般向前延伸的箱涵頂端,腳下是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,它蜿蜒伸展,承載著城市發展的希望。 環顧忙碌的施工場景,心中不禁回想起剛參加工作時的那段經歷。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遠離家鄉,踏上異國的土地,面對浩瀚無垠的大西洋,心中既有對未知的恐懼,也有對未來的憧憬。毛里塔尼亞的海岸線漫長而荒涼,大西洋的波濤洶涌而磅礴。那時,我是水上作業隊的一員,作為一名水手,負責協助吊裝設備、清理甲板、檢查纜繩等基礎工作,協助老師傅們完成各項任務。在QZ01起重船搖晃的甲板上,我學會了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,如何在大風涌浪中從容堅守。雖然工作辛苦,但每次看到起重船成功完成任務,心中就充滿了成就感。 在毛里塔尼亞的日子里,我見識了非洲國家的文化和風俗,也感受到了海上生活的艱辛。大西洋的天氣變幻莫測,我們常在凌晨被大風驚醒:纜繩斷了、船走錨了、救生筏被吹到海里了……不停搶險和應急,甚是疲憊。正是這些經歷,讓我學會了堅韌和勇敢,也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。老師傅們常對我說:“在海上,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,只有大家齊心協力,才能戰勝一切困難。” 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工作經驗。我開始學習起重船的操作技術,了解海上施工的復雜流程,研究海洋氣象對施工的影響。從一名只會聽從命令的小水手,逐漸成長為能夠獨立思考、解決問題的航海者。我學會了在復雜海況中作出正確判斷,學會了如何與船員協作,共同應對各種突發情況。每一次海上作業,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;每一次挑戰,都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。 工程建設與航海,看似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,卻有著諸多相通之處。它們都需要無畏的勇氣去面對未知挑戰,都需要堅韌的毅力去克服重重困難,更需要精準的規劃與嚴謹的執行來確保目標達成。中國航海日,對我來說,不僅是一個紀念日,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,一種激勵我們在工程建設道路上不斷前行的力量源泉。它讓我看到了我國航海事業的蓬勃發展,也讓我對公司的工程建設充滿信心。航海事業的騰飛離不開強大的造船工業、先進的航海技術和完善的港口設施,而這些都離不開工程建設者的辛勤付出。 我們建設的現代化港口,是航海事業的堅實后盾;我們鋪設的航道,是航海者通往遠方的坦途;我們建造的橋梁,連接著航海與內陸的交通命脈。在工程建設過程中,我們也在不斷學習和借鑒航海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理念。比如在大型建筑的結構設計中,參考船舶的抗風浪設計,確保建筑在極端天氣下的穩定性;在隧道施工中,借鑒海底隧道的防水技術,保障工程的安全與質量。航海與工程建設,相互借鑒,相互促進,共同推動著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邁向新高度。 航海事業的發展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,不僅關乎經濟貿易,更關乎國家主權與安全。我國海軍的不斷壯大,讓我們在國際舞臺上擁有了更多話語權,也讓航海事業有了強大后盾。而我們工程建設者,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的強盛添磚加瓦。 如今,我已離開起重船,投身項目管理工作。雖然工作環境從海上轉移到了陸地,但從水手到航海者的成長經歷,卻一直激勵著我。項目建設就像是一次航海之旅,每一個項目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。從項目策劃到施工管理,從團隊協作到質量把控,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策劃和嚴謹執行。我們面對的不再是波濤洶涌的大西洋,而是復雜的地質條件、緊張的工期和嚴格的施工要求。但這些困難并未阻礙我們,反而讓我們更加團結一心,共同應對。我常想起在毛里塔尼亞的日子,想起老師傅們的教誨,想起與船員們共度的艱難時刻。這些經歷讓我明白,無論是在海上還是陸地,在船上還是工地,成功的關鍵都在于堅持和責任。 作為一名項目管理者,需要像航海者一樣,具備堅定的信念和強大的領導力,帶領團隊克服一切困難,完成每一項任務。讓我們以航海者的勇氣和決心,在各自的“航程”中,為公司的發展、為國家的強盛貢獻力量。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