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
|
|||||
爺爺的工具箱依然躺在儲藏室角落,皮革上的字跡早已模糊,唯有箱蓋上那些深淺不一的劃痕依舊清晰可辨。每一道都記錄著異國他鄉的晨昏,見證著漂泊歲月里的艱辛與夢想。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巴基斯坦,他常蹲在變壓器旁,粗糙的手指握著施工圖紙,風卷著細沙掠過他的安全帽檐,掀起被汗水浸濕的工裝領口。他說那里的夜格外漫長黑暗,直到電線在夜空中串起點點星光,化作照亮村莊的燈河時,連呼嘯的風沙都變得溫柔。 十年后,父親接過了接力棒,開始用腳步丈量山區與荒野。他的臉龐像一張被陽光曬透的地圖,那些經年累月曝曬的皮膚,在跨國風沙中磨礪成最堅韌的“絕緣層”。父親的足跡踏在異國土地上,當一座座電塔拔地而起,從印度到埃及沙漠,再到印尼雨林,每一步都鐫刻著電建人的智慧與堅守。 如今我拿起工具箱,爺爺的扳手銹在了1985年的巴基斯坦,路面積水倒映出我頭頂戴著的安全帽,恍若他當年見過的恒河倒影。此刻我腳下的電廠工地,蒸騰著混凝土的熱氣,發電機組調試的嗡鳴順著母線傳來——我們三代人,都成了握緊時代電線的人。我想起了爺爺的相冊里,那張已經褪色泛黃的老照片,卻沒能褪去巴基斯坦孩童合照時純真的微笑,父親的筆記本里夾著埃及工人手寫的感謝卡。這些溫暖的細節,讓冷硬的電力工程有了人性的溫度。每一張笑臉都是對光明建設者最好的禮贊。我突然明白,這箱子里裝著的不只是工具,而是三代人用足跡熔鑄的光明密碼。當我拿起它,就像接通了跨越三十年的電流,父輩們鋪設的電纜在我掌心繼續通電,沿著血脈在新的土地上點亮星辰。 點亮星光不是孤勇者的浪漫,而是幾代人用指紋在電線上刻下的接力印記。有些路注定要穿過黑暗,但緊握著電線的手,永遠朝著亮的方向。 三代人的職業生涯,恰似串聯起中國電力發展的壯麗史詩。三十年間,中國電力實現從追趕到引領的驚人跨越:從電量短缺到全球之巔,中國一躍成為全球發電量最多的國家;電源結構不斷優化,從火電獨大到多能互補的綠色轉型;電力裝備從依賴進口到領先輸出的產業逆襲。在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藍圖上,中國技術點亮了三十多個國家的夜空,上千座海外光伏電站如星辰散布。我們不僅解決了十四億中國人的用電需求,更為全球能源危機與能源轉型貢獻了中國智慧。這些跨越山海的光明工程,正書寫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能源新篇章。 那些在相位差里校準的不僅是電流頻率,更是對光明的執著守望;那些跨越時空并網的不只是輸電線路,更是小家與大國同頻共振的心跳。在交流電的相位差里,流淌著三代人的青春;在時空并網的瞬間,躍動著一個民族發展進取的光芒。而今,我正握緊這根傳遞光明的接力棒,在時代的浪潮里,將電建人的匠心編織成新的星河軌跡。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