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
|
|||||
暮色像打翻的墨水瓶,緩緩漫過廠子的紅磚圍墻。 老陳總會在這時出現在工具室門口,白熾燈將他微駝的背影拉得很長。 他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拂過帆布工具包,那包邊角早已磨得發白,拉鏈頭纏著電工膠布,經年累月的汗水在帆布上暈染出深淺不一的痕跡,像一幅記錄歲月的地圖。 他習慣把測電筆、纏著防滑膠布的老虎鉗,還有那卷盤得整整齊齊的電線,一一擺在工作臺上檢查。 測電筆筆尖的氖管已微微泛黃,卻依舊靈敏如初;老虎鉗的齒口咬合處泛著冷光,手柄上的膠布因為長期使用,邊緣都卷起了毛邊。確認工具完好無損后,他才輕輕合上柜門,轉身離開配電室。 廠區水泥路被歲月磨得發亮,踏在上面發出“噠噠”的聲響,和不遠處車間織布機的轟鳴聲、變壓器的電流嗡鳴聲交織成獨特的韻律。 老陳的手是會說話的。指節格外粗大,虎口處摞著層層厚繭,連掌心交錯的紋路里都嵌著洗不褪的銅綠。這雙手曾被短路的電流灼出焦黑的痕跡,卻也能在毫米級的電路板上,用焊槍繡出針腳般細密的元件,像握著繡花針的老手藝人般精準。 那些深淺不一的疤痕與銅銹,分明是歲月刻在掌紋里的工牌,每一道都在無聲訴說著與精密零件對話的晝夜。 每次廠里新來的學徒總愛圍在他身邊,盯著這雙神奇的手。有次,一個學徒好奇地問:“陳師傅,您的手是不是有魔法?”老陳笑著伸出手:“哪有啥魔法,就是跟這些線路打了幾十年交道,它們認得我,我也認得它們罷了。” 可就是這雙手,能在幽暗的配電箱里靈巧穿梭,像熟悉自己掌紋般摸清每根線路的走向。他總說電線有脾氣,得順著捋。 那年夏天的一個暴雨夜,豆大的雨點砸在廠區的鐵皮屋頂上,噼里啪啦響成一片。老陳剛端起飯碗,就聽見樓道里有人扯著嗓子喊:“老陳!變壓器房漫水啦——”他二話不說,披上雨衣就往外沖。雨幕中,他的身影顯得格外渺小,卻又無比堅定。 變壓器房里積水已經漫過腳踝,老陳立即沖向總配電室,確認所有電源已安全切斷后,迅速穿戴好絕緣靴、絕緣手套和安全帽。他手持驗電器反復檢測積水區域,確保無漏電風險后,立即沖進變壓器房。 老陳迅速打開變壓器外殼,借著應急燈昏黃的光線,用絕緣工具輕觸發燙的電線。他眉頭緊鎖,眼神專注,那專注的模樣,仿佛在破解一道深奧的難題。 突然,他的工具在某處停頓,嘴角微微上揚:“找到你了!”原來是一根電線因長期使用出現了細小的裂痕,在暴雨中引發了短路。他熟練地用絕緣剪剪斷受損部分,使用絕緣膠帶重新接線、仔細纏繞,每一個動作都嚴格遵循操作規范。 完成修復后,老陳再次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測,確認無異常后,才通知配電室逐步恢復供電。當萬家燈火重新亮起時,他才察覺雙腿已被冷水泡得失去知覺,肚子也餓得咕咕叫。 單位的老房子線路老化,三天兩頭出毛病。老陳總把電工房門敞著,門上掛著“隨叫隨到”的油布。不管誰喊一嗓子,或是拍門叫他,深更半夜他也隨叫隨到。 有一回深冬凌晨,寒風像刀子一樣刮過臉頰,路上結著厚厚的冰。同住一個小區的張奶奶家突然斷電,暖氣也停了。門板被拍得咚咚響,張奶奶的聲音裹著寒氣透進來:“小陳啊!電閘滋滋冒火星呢!這大冷天的,兒媳婦還在月子里,沒暖氣可咋辦啊!”老陳摸黑套上外套,抓起工具袋就往外跑…… 樓道里漆黑一片,老陳打開手電筒,借著微弱的光線開始排查。寒風吹得人直打哆嗦,他卻蹲在冰冷的地上修了一個多小時。手指在寒風中凍得通紅,幾乎失去了知覺,但他依然靈活地擺弄著線路。修好后,張阿姨要給他錢,他憨笑著說:“張姐,這點小事還提啥錢,家里不冷了就好。” 不僅小區里的電路問題難不倒他,廠里的技術難題老陳也能輕松化解。 有一次,廠里織布車間的電梯突然罷工,布料運不出去,生產都停了下來。機電部門負責人帶著三四個電工查線路、測電壓,搗鼓了一周愣是沒找到癥結,最后提出是核心部件老化,得換配件,預計需要20多萬。 廠長急得直上火,在車間里來回踱步:“這停產一周,損失可不小啊!”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,有人想起了老陳。“快去請人!”廠長急聲道。 老陳不慌不忙,戴上老花鏡,取出萬用表,鉆進了電梯井。里面空間狹小,灰塵彌漫,老陳卻像個經驗豐富的偵探,仔細觀察,反復檢查各個線路連接點,不放過任何一個蛛絲馬跡。第一天過去,毫無頭緒;第二天,依舊沒有進展。有人開始搖頭:“老陳再厲害,這核心部件壞了,怕是也沒辦法。”老陳卻不為所動,第三天,他在電梯井里一待就是五個多小時。當夜幕再次降臨時,電梯突然發出“叮咚”一聲,重新運轉了起來。 看著正常運轉的電梯,工友們紛紛豎起大拇指,廠長激動地握著老陳的手:“老陳,你可真是我們廠的大救星啊!”老陳拍了拍手上的灰塵,笑著說:“老伙計,還能再戰幾年!”那笑容里,滿是對自己技術的自信,以及對這份工作的執著。 退休前,新式智能電表取代了老式閘刀,數字化監控系統也逐漸普及,但老陳依然在發揮余熱。 清晨,陽光灑在他檢查線路的背影上,銀絲在黑發間閃爍,仿佛是電流在歲月里編織的光暈。他常說:“機器再聰明,也摸不透電線里藏著的老脾氣。”那些被他點亮的千家燈火,那些經他修復的沉默機器,都是他用半生光陰書寫的堅守與奉獻的故事。這些故事,不僅是他人生的寫照,更是留給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。 不賣關子了,老陳是我爸!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